高值耗材集采相继落地,加强中选产品供应及质量监管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9日,已经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江西等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落地降价后的骨科脊柱类耗材中选产品,其余省份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始执行。

“原本要将近8万元的手术费用,现在只花了22000元左右。原本要6万多的材料费,降到了1万元左右。”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了腰突开放融合手术的李刚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日,继心脏支架、人工关节后,骨科脊柱类耗材和口腔种植牙集采陆续落地中选结果。


【资料图】

2023年5月16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新华网 图

2022年9月,第三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聚焦骨科脊柱类耗材,本次集采拟中选企业152家,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4%。 

具体来看,占脊柱手术量三分之一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其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技术较新的胸腰椎微创手术所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也从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

此外,口腔种植牙集采也在北京、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相继落地。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平均降幅55%,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集采,采购需求量达287万套。

“降价只是第一步,后续保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监管等方面是关键。”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5月29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以种植牙集采为例,要关注可能出现的种植体质量下降、中选企业不及时供应、医疗机构不按规则完成约定采购量及不按中选价格进行收费等问题。”

在供应方面,路云建议,为防止出现配送不及时、偏远地区医疗机构配送率低等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配送企业配送行为的监管,将配送率作为流通环节检测的一项指标,对配送企业完成订单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监督配送企业认真履行应尽义务。

2023年3月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加强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建立医疗机构、生产配送企业、医药集中采购机构间集采品种供应保障的有效反馈机制,提升应对供应配送问题的灵敏度,及时采取加大供应调配、替补供应等措施,对不能按要求供应的企业,依情节给予相应等级信用评价。

路云强调,“相关部门也要关注集采后种植手术成功率的变化,重点关注降价幅度较大的耗材质量和手术使用情况,防止降价过多而产生以价值较低产品替代价值较高产品的现象。”

责编:呼梦瑶

主编:徐婷婷

校对:毛圆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