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有个“树洞口袋”工作室,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微资讯


(相关资料图)

“考试成绩不理想,怕爸妈骂我怎么办?”“爸妈外出打工,有许多心里话不知找谁诉说。”“和同学闹了矛盾到底要不要给老师告状?”……5月23日,记者从璧山区获悉,自2021年11月启动“树洞口袋”学生心理健康护航行动以来,“树洞口袋”已收到1213封学生来信,并通过及时回复疏导、解决问题,护航孩子们健康成长。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璧山区公安局和区教委联合成立了“树洞口袋”工作室。 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当时我刚到大兴派出所工作,有一次出警,就是因为一名小女孩深夜还独自在街上游荡,被热心群众发现后报警。”张耀元现为璧山区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也是“树洞口袋”的创立者之一。她告诉记者,那名女孩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父亲不大管她不说,还经常打骂她,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已显得有些自闭,不愿与他人沟通。从那以后,张耀元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与自己建立信任、敞开心扉,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境都说出来。为此,她查阅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开始以“树洞口袋”这一形式在璧山区大兴初级中学校“试水”。

▲张耀元展示“树洞口袋”信箱。 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张耀元说,进行这样一种尝试,就是要将未成年人遭遇的问题和困境扼杀在摇篮中,而不是当事件发生后而去被动处置。“未成年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普遍脆弱敏感,遇到问题和困难也不愿向外界透露。”她介绍,经过公安、教育部门深入研究,一个好点子萌生了,那就是由公安民警和心理老师组成团队走进校园,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实名或匿名方式,将烦恼、困难、期望等写成信件,再放进“树洞”里,定期收集信件仔细阅读后,把从中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与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科学有效地处理孩子们的各种心事。

记者看到,在璧山区大兴初级中学校等区内5所中小学校,都在教学楼一角设置了一棵“仿真树洞”,大树躯干被挖出一个“树洞”,里面装有一个信箱,就是“树洞口袋”,孩子们有任何烦恼、困难和期望,都可以将其写成信件投递到“树洞口袋”内,“树洞口袋”工作室将定期取阅、回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工作室还将以班级为单位,形成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以此进一步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

▲璧山区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张耀元和“树洞口袋”。 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璧山区公安局和区教委联合成立的“树洞口袋”工作室,以“树洞”为主体,还探索建立了“树洞收信”“树根追源”“树枝解困”“树叶反馈”等全链条“树洞口袋”闭环工作机制。2021年11月启动至今,已收到学生各类信件1213封,排查到校园隐患问题7类,家庭隐患问题6类,心理隐患问题5类,解决校园隐患类问题98个,家庭隐患类问题398个,心理隐患类问题132个,提供有价值案件线索5条,化解校园矛盾纠纷86起。

关键词: